國家一類資質新聞網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常德 > 正文
一條新華社通稿的前前后后
時間:2025-07-22
來源: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
分享到:

常德日報記者 朱曉明 文/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距新中國成立后,新華社發(fā)出第一篇關于常德居民譴責侵華日軍空投細菌制造鼠疫的通稿已有40多年。7月20日,在通稿采寫者朱定萬家擺滿書刊的陽臺兼書房里,85歲的他對當年那篇報道記憶猶新。

1982年初,日本文部省篡改侵華歷史,出現(xiàn)了復活軍國主義的企圖。那年春天,原常德市委根據(jù)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組織了一次城區(qū)居民揭露侵華日軍用飛機空投鼠疫細菌罪行的活動。朱定萬當時是常德市委宣傳部的新聞專干,他從始至終參加了這次活動。為了做好活動報道,朱定萬來到當年日軍飛機空投物最密集的地方——常德市城區(qū)雞鵝巷與市城區(qū)東門外,分別召開目擊者座談會,記錄細菌戰(zhàn)受害者們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

座談會后,朱定萬又根據(jù)得到的線索,采訪了當年感染過鼠疫,康復后居住在常德市第六中學的一位幸存者;采訪了當年防治常德鼠疫的廣德醫(yī)院院長譚學華和當年在廣德醫(yī)院任化驗員的汪正字。

“那年,譚學華已是82歲高齡,汪正字也已66歲,他們詳細介紹了當時發(fā)現(xiàn)和防治鼠疫的情況,汪正字還拿出了他當年查出鼠疫桿菌的文字材料。那份手稿,我一直保存著?!敝於ㄈf侃侃而談,“作為全市新聞專干的我,將這次重大活動報道出去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但要報道好,光憑座談和采訪時老人們的回憶還遠遠不夠,必須找到最權威的印證?!?/p>

于是,朱定萬向當時的市委和市委宣傳部匯報并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上北京圖書館查找當年報刊,掌握當年詳情;二是借助新華社的力量向外發(fā)布。

得到領導同意后,朱定萬首先到了長沙,找到新華社湖南分社匯報,新華社的記者認定這是一條重大的報道線索,積極支持朱定萬上北京。

“當年,我還從沒去過北京,人生地不熟,新華社湖南分社的同志就給我開了介紹信,要我住在新華社招待所,告訴我到新華社后,再爭取新華社向北京圖書館開查找資料的介紹信。”

朱定萬心里有底后,就一個人前往北京,住進了新華社招待所,并拿到了新華社開出的介紹信,找到了北京圖書館。因為有新華社的介紹信,北京圖書館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朱定萬,圖書管理員找來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內知名報刊,讓朱定萬仔細查找。

在圖書館一坐就是多半天,在翻閱大量報刊后,朱定萬終于查到了侵華日軍用飛機在常德市區(qū)投放帶有鼠疫桿菌的棉絮、破布和豆類等物的準確時間是1941年11月4日,查到了數(shù)天之內,鼠疫便在常德市區(qū)蔓延,并流行到常德市郊及桃源、澧縣等地的多篇報道。

朱定萬完成任務回到長沙,向新華社湖南分社作了詳細匯報,又與新華社湖南分社的記者一道再次深入采訪,1982年8月16日,新華社湖南分社向全國各大媒體發(fā)出了通稿。

通稿發(fā)出后,1982年8月17日《湖南日報》刊發(fā)了《日本帝國主義殘害中國人民無所不用其極 常德居民揭露侵華日軍制造鼠疫》的報道;《人民日報》也于8月20日以《侵華日軍空投細菌,制造鼠疫,殘殺中國人民,常德居民譴責日文部省篡改侵華歷史》為題予以刊發(fā)。各大媒體也紛紛轉載,引起了強烈反響。

“新華社第一篇關于常德居民譴責侵華日軍空投細菌制造鼠疫通稿的發(fā)布,是我新聞工作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那篇報道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也是常德人研究細菌戰(zhàn)與細菌戰(zhàn)受害者向日索賠的先聲,令我欣慰的是,數(shù)十年來,常德有關人士為此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今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已過去了80周年,當年的老人已紛紛離世,但歷史不容忘卻,我們這一代及我們的后代任重而道遠?!敝於ㄈf說話間拿出了汪正字當年的手稿,像捧出一段沉重的歷史。

(相關檔案資料由市檔案館友情支持)

編輯:張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