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類資質新聞網(wǎng)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洪燕的異想世界
時間:2025-07-02
來源: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
分享到:

常德日報記者 姜美蓉 文/圖

一根細軟的金屬絲,一縷毛錢,或是一張紙,你能做出什么?對于洪燕來說,借由這些材料,可以幻化出一個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的異想世界。

這個異想世界的頭號粉絲是她的女兒,在38歲的么西看來,62歲的媽媽是一名藝術家。么西是一名心理咨詢師,也是媽媽的忠實推廣者。面對社恐的媽媽,她覺得滿屋的藝術品秘不示人實在有點可惜,偶爾會不由分說地帶朋友上門參觀?!芭笥褌兛吹竭@一屋子媽媽的作品后,多少會有點震撼。”么西看起來是媽媽的反面,總是一襲紅唇的她,看起來性感又奔放,但心里又藏著另一個版本的自己。

我們的采訪和暢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

“退休前五年開始琢磨手作,我不愛與人打交道,起初就是想退休后給自己找點兒事做?!焙檠嘣诔5率械谒闹袑W當了一輩子的物理老師,工作中的她嚴謹理性、敬業(yè)勤奮,但她直言,自己的內(nèi)心纖細敏感,年輕的時候要花很多心力對抗內(nèi)耗,手作是她在人生下半場重建內(nèi)心秩序的有效手段。

退休以來的幾年里,她幾乎是零社交,“我應該是有比較嚴重的社交恐懼癥,讓我舒服的世界只有一米陽光。”洪燕這么介紹自己,她舉例說明自己的“古怪”,最近十幾年幾乎沒有請人來家里做客,唯一的女性朋友也只是偶爾約著散步。

手作的開端是做羊毛氈,“一下就喜歡上了,手作的時光非常安靜?!钡蛎珰种谱餍枰恢皇植煌S昧?,時間久了之后,發(fā)現(xiàn)肩膀不舒服,她于是開始探索別的項目,包括用扭扭棒做各種動物、用衍紙作畫做花、用各種材料做首飾,不斷嘗試,不斷進階。

“我喜歡手作過程中的這種自主創(chuàng)造性,我沒有找人學過,全靠自己琢磨?!焙檠嗟募抑校幸婚g屋子擺滿了她的手作。其中有幾組羊毛氈作品,有滿滿的細節(jié)和故事,擺在最醒目處的是以她和愛人老馬為原型制作的,那是她親手打造的一個玩偶世界。

洪燕和愛人老馬是大學同學,幾十年的生活中,她一直是被呵護的那一方。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去年7月,老馬在體檢中,被發(fā)現(xiàn)處于癌癥晚期。“幾乎沒有手術和化療的機會。到了這個年齡,我必須直面衰老與死亡的課題?!焙檠喟l(fā)現(xiàn),日復一日的手作,讓她的心變得異常平靜,即使老馬的病情來得如此突然,也不足以讓她慌亂。

度過最初的忙亂后,她接過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操持一日三餐,生活有條不紊。

“小時候我是不太理解媽媽的,她總是很忙,而且醉心于工作,有些時候甚至感覺不到她的溫度。”么西回憶,自己開始理解和欣賞母親是最近10年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她也穿越了自己的情緒迷霧,從青春期那個有點破碎的自己,變成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成熟個體。

么西現(xiàn)在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的她在畢業(yè)后選擇當了8年家庭主婦,然后在這個過程中“把自己重新養(yǎng)育了一遍”。幾年前,她在母親的鼓勵下開始重返職場,現(xiàn)在做著自己特別熱愛的工作。

她說,越來越欣賞母親身上那種“每臨大事有靜氣”的氣場。母女倆如今變得無話不談,她們會交換內(nèi)心那些幽微得很難向人訴說的體驗,“我們之間幾乎沒有禁忌,對彼此的生命體驗有深度的理解和接納?!泵次髡f,在這個重塑母女親密關系的過程中,她發(fā)現(xiàn)社恐母親,有著一顆特別純真又可愛的心,“這很珍貴,不是嗎?”

父親老馬以前是這個家的頂梁柱,他生病后,一家人的關系沒有因為變故而無措,反倒因為接納變得更緊密?!鞍謰尩年P系一直都特別好,好到在我小時候,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家的外人?,F(xiàn)在他們還穿情侶裝,一起散步,一起買菜,父親會為母親寫詩,母親貌似此生只為父親綻放?!泵次魅绱舜蛉じ改傅亩鲪?。

“沒想那么多,就想著安心地過好每一天!”洪燕開心地在一旁形容,“我有時候出去買菜,回來在樓下碰到他還會自然地擁抱?!泵次饔X得,父母這是真正地在踐行“向死而生”,“他們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這給了我特別多的啟發(fā)?!?/p>

洪燕的生活日常里,除了柴米油鹽,就是手作。最近幾個月,她愛上了金屬絲的手作藝術,這是一種細軟的五顏六色的金屬絲,她發(fā)現(xiàn)這種材料后如獲至寶。通常,她會手繪創(chuàng)作一些想要呈現(xiàn)的形狀,然后用這種金屬絲編織出來。這些作品如今集中掛在其中一間起居室里,色彩豐富,造型各異,在清風和陽光下?lián)u曳,非常生動。

洪燕的母親已是90多歲高齡,這幾年也由她照顧。記者采訪時,老人家也手不停歇,用毛線圈嫻熟地制作一些方塊小墊,她身后的沙發(fā)靠背上,是老人自己的手作作品。

“我是受了母親的影響,有些迷戀這些手作的東西,覺得好有趣。每天要做3個小時以上,沉浸式制作,會覺得全世界都靜止下來!”洪燕說,現(xiàn)在的她樂此不疲,未來也大概率會專注于這種材料的創(chuàng)作,深入下去!

記者手記

每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藝術家

在洪燕老師家那掛滿手作的小屋里,我有點領悟:所謂藝術家,并非頭戴桂冠的少數(shù)人。

藝術何曾只存于畫廊與舞臺?只要愿意,每個人都可以用最樸素的方式,在生活的褶皺里描摹生命的光澤;每個人,也都具備成為生活藝術家的潛能。

洪燕的創(chuàng)作沒有繁復的工具:金屬絲、扭扭棒、衍紙……這些日常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經(jīng)由她的雙手,奇跡般蛻變?yōu)閾u曳生姿的藝術品。

有了閱歷,便知生命如懸疑劇,變故與未知如影隨形。當生活的劇場永不落幕,當生命注定無常,人究竟如何安放自己?洪燕老師以她的寂靜手作提供了一種答案:她在日常里安置了自己,也安放了命運的重壓。

生活的藝術不在于逃離風暴,而在于風暴中依然能編織內(nèi)心的秩序與美——安放自己也并非逃避塵世,而是在風暴中心構建一艘屬于自己的方舟。那方舟可能是一根金屬絲、一頁書,或一段無言的凝視。


編輯:湯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