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類資質(zhì)新聞網(wǎng)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常德 > 正文
【尋“常”巷陌】背著相機去“打街” 記錄35年市井百態(tài)
時間:2025-01-10
來源: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
分享到:

常德日報記者 高玲 聶曉軍

“打街”對李佑喜來說是生活常態(tài),他經(jīng)常騎著摩托車穿街走巷,記錄他認為非常珍貴的街巷故事。他還給自己的“打街”作品取了一個欄目名:街巷拾零。至于每張照片的命名,那就隨意得很,想到哪寫到哪,比如:《都在瞄》《都在耍》《都沒閑著》《土雞土蛋》《本輪爺爺完勝》……總之就是老百姓喜歡的那種腔調(diào)。

似乎拍攝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發(fā)表就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如果有照片被媒體界的朋友相中拿走,李佑喜也非常樂意。如果沒有,就讓它們靜靜地躺在那里,濃縮成35年常德市井生活的長卷。

1990年,李佑喜是常德市有線電廠的一名員工,20多歲的年輕人,閑下來就背著相機滿街跑。比起自然風(fēng)光和標志建筑,他更偏愛常德城里像蛛網(wǎng)一樣的小街小巷?!皢渭冇涗浺粭l路從土路變成水泥路,記錄一棟房從平房變成高樓,不如去街巷中尋找人間故事,記錄普通人的思維、心理、觀念變化,這也是社會變遷的重要部分。”1月7日,在武陵區(qū)永安街道紫東苑小區(qū)李佑喜的工作室里,隨手打開標注“2021.12.26《那天的雪》”的文件夾,可以看到百勝巷里孩童在雪地上玩耍、人民東路一輛電動車在雪地上滑倒、推著三輪車的市民在雪地上艱難前行……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冬日場景,我們當時可能也目睹過相似的一幕,李佑喜的照片又喚醒了塵封的記憶。

“人民路、朝陽路、朗州路這幾條路的沿線,是我拍得最多的,也在拍攝過程中見證了城市變大變美,但令我最感動的、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那些街巷中的煙火氣息?!?5年跨度不短,但只要提起某條巷子,李佑喜都能講出幾個故事。

三五鄰居圍一起閑聊,有人手里端著一碗米粉,有人手里舉著一把蒲扇,有人把自行車倒過來修理,有人在蜘蛛井邊打水洗衣服……這是幾年前的某個夏天早晨,李佑喜經(jīng)過府坪街道東湖二巷時看到的場景,他隨手拍了下來,并一直定格在他的腦海中。這樣的市井生活讓李佑喜流連忘返,于是他也就成了東湖二巷的“常客”。有時候他正在巷子里拍攝,準備吃飯的居民看到他就喊:照相師傅,進來吃飯,搞杯酒了走?!案脑熘暗睦舷镒迎h(huán)境差,居民的生活也不寬裕,但他們覺得很愜意,很滿足,身上有種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我很喜歡和他們聊天。”這也是李佑喜的照片為什么有著更為生動豐富的“表情”,因為對每張照片的主人公,李佑喜會盡可能地去挖掘他們的故事,幾次幾十次跑去聊天,幾年幾十年一如既往。

“街巷的故事講不完?!碧岬絾⒚鹘值赖陌賱傧铮钣酉部傄f一家沒有招牌的理發(fā)店。2015年2月的一天,正在“打街”的李佑喜,看到一中年女性正在給一老奶奶理發(fā),理發(fā)店很簡陋,沒有店名,只能看到早已褪色的“理發(fā)”二字。李佑喜奇怪,于是問:“怎么連個招牌都沒有,理發(fā)幾塊錢一次?”沒想到,女理發(fā)師沒有正面回答,只說:“我們這里可能太老了,經(jīng)常有攝影師來!”去得多了,李佑喜得知,女理發(fā)師姓陳,家庭條件不好,但她給街坊鄰居理發(fā)收費極低,有時候甚至免費。出于幫幫她的初衷,李佑喜會推薦自己的朋友去理發(fā),沒想到,朋友卻給他打電話“投訴”:她不收我們的錢,我們丟下十塊錢就跑了。關(guān)注百勝巷之后,李佑喜連續(xù)拍了女理發(fā)師幾年,后來,她身體漸漸不好了,理發(fā)店也開不下去了,但巷子里普通人之間的守望相助,讓李佑喜每次提起都唏噓不已,直呼“太難得,太溫暖,忘不了”。

“打街”者沒有節(jié)假日,甚至節(jié)假日他更忙。每年除夕夜的10時至凌晨4時,是李佑喜30多年來雷打不動的“打街”時間。在這個時段的照片上,有不同街巷里的滿地紅色鞭炮屑,有忙于清掃街道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有站在寒風(fēng)之中值勤的交警,有停在路旁閃著紅燈的出租車,也有站在行道樹下抱著電話一直打的年輕人,甚至還有喝多后找不到回家路的醉漢……隨著時間拉近,街巷里再看不到鞭炮屑滿地,很多場景也慢慢地消失于歲月長河。

“當時覺得拍得夠多了,現(xiàn)在想來還是拍少了,過去的不能重來了?!崩钣酉策z憾不少,除了拍得不夠多,還有隨舊街巷改造而不見了的“歷史痕跡”,那是一代代人生活過的憑證,有一天從鏡頭前徹底消失,李佑喜會有一種揪心的疼。

再過兩周,除夕便要如期而至,又將有新的街巷故事進入李佑喜的鏡頭。新舊畫面重疊在鏡頭中,也重疊在記憶里,但總有些故事是不會被淹沒的。

那是2016年的除夕夜,李佑喜沿著人民東路走進了甘露寺蔬菜大市場,看見兩個人在放煙花。原來,在這里做生意的澧縣一家三口沒有回縣里過年,他們說:回去也是這幾個人,在這里恐怕還能守幾個生意。市場內(nèi)賣菜的大棚里四面透風(fēng),這家人的話讓李佑喜心里泛出絲絲酸楚。沒想到,對方卻反過來安慰他:“你們也不容易啊,這時候還來拍照片,來宣傳我們。”那一晚,素不相識的他們在夜風(fēng)和煙火中相遇,都從對方身上感受到了流動的溫情,也成為終生難以忘懷的人生場景。今年的除夕故事,還是尚未開封的盲盒,但李佑喜仍然充滿期待:“希望還能有這樣令人難忘的邂逅?!?/p>


編輯:殷沁汝